侃侃而谈
如何平衡湿地保护和经济开发?民进中央建议创新湿地利用模式
侃侃而谈专业号 | 2023-2-28

两会●建言

  南都讯 记者郭若梅 发自北京 2023年全国两会临近,民进中央拟提交提案,其中《关于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》建议,完善湿地保护体系,合理利用湿地资源,创新适合不同湿地特征的利用模式,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。

  湿地与森林、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,是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景观。公开资料显示,中国湿地面积约5635万公顷,占全球湿地面积的4%。但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增多和经济发展,越来越多的湿地资源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围垦开发,湿地保护和经济开发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。数据显示,2003至2013年间,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.63 万公顷,减少率达 8.82%。

  在这一背景下,我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逐渐加强,相应湿地保护相关政策、文件和制度先后出台。但与此同时,如何在进行湿地保护同时,兼顾经济发展也引发思考。

  位于山东省东平县的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。近年来,当地开展了拆除网箱、清理砂场、恢复湿地等一系列行动修复湖区生态环境。目前东平湖水质稳定在地表水三类标准以上,湖区可观测到鸟类品种达190多种,长期栖息繁殖的鸟类品种超过30种。 

  提案指出,当前,湿地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没有厘清,部分地区在落实湿地总量控制过程中采取了禁止开发的一刀切方式,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。

  对此,提案建议,合理利用湿地资源,鼓励发展湿地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,同时严格控制湿地区域不合理的硬化占用,创新适合不同湿地特征的利用模式,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。建立湿地保护基金,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和湿地生态补偿政策,鼓励社会组织、企业、公众等按照市场化、法治化原则参与湿地保护修复。

  此外,提案还指出,湿地保护体系覆盖程度和力度存在不足,目前仍存在未被重视的敏感和脆弱湿地,一些生态价值很高的湿地由于没有纳入保护范围而被破坏。湿地分级分类管理存在缺失,未能根据湿地的重要性和退化程度采取多样化的修复方式。

  提案建议,对生态环境脆弱、战略地位突出、珍稀物种所在区域进行重点管理和保护,加快形成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、重要湿地为重点的多层次相结合的湿地保护体系。强化湿地分级管理,对退化严重的以人工修复为主,使退化湿地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;对退化较轻的以自然恢复为主、人工修复为辅;对尚未发生退化的,通过事先干预,尽可能调控可能引起湿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。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